0731-82258098

湖南省农业机械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工业设计作为农机产品研发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规划》中被多次强调。可以预见,湖南省农业机械的工业设计水平和产品的外观品质将迎来实质性的发展!

湖南省农业机械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农业机械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涵盖农机工业、农机作业服务、农机流通、农机运营保障等多个领域,是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产业。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促进湖南农机产业加快发展,特制定《湖南省农业机械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湖南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1、行业发展增速加快。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92.8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19.5亿元,年均增长38%,占全国农机行业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比2010年提高了一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2.8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1.7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4.1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1亿元;完成新产品产值7.5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5.6亿元。2013年,农业机械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中小型拖拉机6.1万台,比2010年增加了2.9万台;农作物收获机械20万台,比2010年增加了15.2万台。

2、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13年,全省农机行业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4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14.7亿元,年均增长37%;实现利税20.9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4.9亿元;实现利润13.2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0亿元。

3、产业结构渐趋优化。目前,全省共有农机企业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10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0家。主要分布在长株潭、益阳、娄底、岳阳、衡阳等地,逐步形成“一园五区”的产业格局。主要产品有:小型柴油机、中小型拖拉机、农用运输机械、水田耕整机、农产品加工机械、水稻联合收获机械、农田建设工程机械等等,一批产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在丘陵山区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

4、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农机产品准入制度的实施,我省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增强。2012年成立了湖南省农业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制订与修订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产品试验检测条件有所改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手段增强,我省农机产品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一批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

5、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近年来,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注重创新能力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创新投入有所增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新产品研制成功;已有几家农机制造企业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手合作,建立了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值年年攀升,我省农机工业已步入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新阶段。

(二)农机作业服务发展迅速

1、农民购机用机量逐年增长。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均有较大规模,随着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2013年,全省拥有各类农机具超过800万台套,总动力达5436万千瓦,近几年每年增加农机45万台、动力260万千瓦,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持续高涨。

2、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速。随着农业机械的持续发展,机耕、机种(插)、机收、机械植保、机械烘干等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2013年,全省农机大户(含合作组织)24.6万户,农机跨区作业达到1000多万亩,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承包作业面积达1200多万亩,全年农机作业服务总值达到360亿元。

3、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8%,比2010年提高6.7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3%,比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油菜、茶叶、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全面发展。

(三)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形成

1、农机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省不断完善补贴产品经销制度和经销商管理制度,对引导农机流通企业发展、规范农机市场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全省农机销售额每年以10%以上幅度增长,2013年全省实现农机销售总额近70亿元。

2、农机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形成了常德、娄底、怀化、衡阳等区域性农机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建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农机交易市场—湖南农业工程机械展示交易中心,为农机产品流通提供了技术集成、信息集聚、市场集中的平台与窗口。

3、农机流通企业不断壮大。基层销售网点逐步完善,大部分农机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进一步健全,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机流通格局,上万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国内外。

(四)运营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1、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增强。遍及全省各市州的县级农机推广站在农机作业和技术指导公共服务上发挥了主体作用,全省县级农机推广站117家,超过50%建立了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农机作业指导和维修技术服务。

2、企业售后服务能力增强。农机企业和经销商在售后和维修服务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省80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其中100家以上企业有自己的售后服务团队。全省793家农机流通企业,其中有100多家企业组建了维修服务队伍。

3、合作组织服务能力增强。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具备了自我保障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全省10%以上的农机服务组织培养了自己的维修服务人员。

(五)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我省现有农机生产企业801家,规模企业只有107家,占比不到14%。我省农机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品牌杂,缺乏行业龙头的拉动和支撑,产品结构趋同、行业恶性竞争等现象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差,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机产业的发展。

2、产品单一同质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省农机产品主要以中小型耕作机械、中小型收获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等中小功率农业机械为主,虽技术工艺较为成熟,但与现代农业装备相比,其技术含量、工艺水平不再先进,复式作业、多元化产品少,生产设备陈旧,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平均使用寿命只有4.5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

3、专业技术人才少,研发队伍实力不强。农机生产企业由于自身弱小的特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农机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目前,省市、高校、企业研发团队不健全,且高端研发人才缺乏,研发课题和经费严重不足,研发设施不先进,实力仍然不强。

4、服务组织规模小,运营保障能力不够。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户均作业面积小。售后服务技术水平低,配件储备不足,维修服务响应能力差。基层农机服务机构条件差,人员少,能力弱,基层乡镇农机站一般只有1-2个人,设备资产不足8万元,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需要。

5、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域区别差距较大。尽管我省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较快,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丘陵山区地形复杂,田间作物多样,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低于洞庭湖区。201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为39.8%,其中洞庭湖区为64.9%,湘中丘陵区不到30 %,湘西湘南山区仅约为20%。

二、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发展动力充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今及今后一段时期包含农机产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纲领性文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国家连续出台法规政策促进农机产业加快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工信部《农机工业发展政策》、《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商务部《关于加快农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国家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的逐年扩大,农民购机能力不断增强,助推农机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依靠农业机械化耕作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产业发展,强调农机产业不仅是个“三农”问题,而且是工业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要紧密结合湖南“四化两型”建设,从顶层设计上综合考虑支持农机产业发展,并要求重点扶持一批农机合作组织,进一步为农机产业注入了发展动力。

2、发展空间较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农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代流通体系逐步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不断攻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装备支撑更加有力。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步入中级发展阶段,农业对农机需求与日俱增,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湖南农机产业结构调整期和产品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南方水田作业机械和丘陵山区使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等一些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留下很多研制空白和市场空间,而我省农机工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湖南作为中部崛起的农业大省,农业、林业、果蔬、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渔业等涉农产业对机械化要求将越来越高,随着农村农业劳动力的逐渐缺失,农村经济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且湖南地处中南,南联珠三角、东通长三角,辐射西南地区,周边省份、中南地区,以及东盟、非洲、南美和中亚诸国对优质高效农业机械具有很大需求,为湖南农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面临的挑战

1、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湖南农机化程度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不高,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尚存诸多差距;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整体依然不足,研发投入少,基础性与原创性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适宜我省丘陵山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慢,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受到制约。四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条件较差。六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2、产品缺乏竞争优势。我国农机产品类别多元化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在逐年加快,对农机产品功能、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装备整机与零部件产业链整合趋势将更加明显,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随着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所需的技术和资金门槛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在不断增大。当今,跨国公司在加快产业对外转移,并牢牢控制着高端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坚持产业科学发展,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主线,按照引入知名企业、嫁接先进技术、拓展内外市场、推动上市融资、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整合重组的思路,加快我省农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着力做大做强湖南农机产业。以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培育龙头企业、推进重大工程为抓手,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机械创新研发基地、中高端农机工业生产基地、区域性农机流通市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运营保障平台的建设,提高我省农机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我省农机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湖南农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省农机产业主营收入突破1300亿元,其中:农机制造规模工业主营收入超过700亿元,年均增长20%;农机流通、农机维修、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在600亿元以上。力争湖南农机工业发展与农机应用水平跨入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农机装备制造强省和应用大省。

2、集聚发展目标。到2020年,打造1个产值在30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机产业园;建设5个产值过100亿元的农机产销企业集群;建设5个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重点培育25家产值过10亿元的农机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培植3000个以上农机合作组织和300个农机运营保障平台。

3、创新能力目标。推动农机行业产学研用合作,建立省级现代农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鼓励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建设国际化研发中心。

四、发展重点

(一)农机工业

1、加快农机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建设湖南农业工程机械产业园及长株潭、益阳、娄底、岳阳、衡阳五个农机制造产业集聚区,鼓励龙头企业依托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延伸产品供应链、价值链,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专、精、特、新”的专业化零部件配套体系,打造以“一园五区”为中心、各市州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农机产业集群。

2、粮棉油农作物机械化装备。突破水稻育插秧、油菜及棉花的栽植和收获、种肥药精准施用、航空植保等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中小型拖拉机、栽植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高效植保机械、多功能收获机械、秸秆收集储运机械等高性能现代农业机械装备。

3、林果蔬种植生产技术装备。突破轻简化、智能化和广适性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农业设施装备、山林垦覆机械、土壤与农业环境治理机械、节水灌溉设备、林业果蔬茶叶管理及采收机械,烟草、苇场、麻类等生产专用技术装备。

4、农副产品加工专用设备。突破果蔬采后处理和自动化加工技术瓶颈,大力发展粮食、油料、水果、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的干燥、分级分选、加工及保鲜贮运等成套设备。

5、畜禽水产养殖机械设备。突破自动化饲喂及智能化增氧、投饵、水质监控技术瓶颈,大力发展畜禽水产规模养殖设施、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畜禽粪便处理等畜牧水产装备。

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突破机电液一体化核心技术,大力发展中高端农用工程机械、池塘清淤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生物质能源和环保设施设备。

(二)农机作业服务

1、促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规模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加盟农机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服务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2、培育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鼓励农机大户联户合作,加快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机作业、中介等服务市场,组织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至2020年全省建设2000个以上装备齐全、管理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000个资产上千万、覆盖上万亩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龙头企业。

(三)农机流通

1、完善农机销售服务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农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加强合作,发展农机品牌经销店,加快形成具有主机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技术培训等功能的农机品牌经销服务网络;支持农机流通企业建立连锁营销服务网络;引导社会资源建立农机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建立农机生产企业品牌营销服务网络与专业农机流通企业销售服务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流通体系。

2、培育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投入农机流通业,推动农机流通企业优化重组和跨区域发展,提升农机流通市场集中度。支持农机流通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经营,提升农机流通业规模化、网络化水平。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向流通领域延伸,培育壮大一批省内农机产销一体化企业集团。

3、推动农机专业市场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农机专业市场合理布局。鼓励在农机产业集聚区域建设农机物流园区或农机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区域性农机交易中心、配送中心、维修中心和培训中心。推进现有农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完善硬件设施配套,提升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和集聚效应。

4、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我省农机生产经营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办厂或设立农机产品经销网点,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参加国际农机专业展览会,扩大湖南农机产品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农机产品出口。培育湖南农机产业品牌展会,提高农机行业展会的专业化水平。

(四)农机运营保障

1、建立健全运营保障平台。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农机信息网络、农机维修、农机检测等服务手段的硬件设施投入,开展农机技术咨询服务,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构建链接全省农机销售企业、门店、超市、维修点的配件供应链,至2020年重点建设300个农机产品售后服务和信息服务运营保障平台,提高维修能力和服务质量。

2、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农机产品“三包”规定,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农机售后服务水平。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农机购置、证照办理、售后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移动维修服务站。大力发展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建成一批功能齐全、反应快捷、服务高效的综合性农机维修中心,提供社会化、规范化的农机维修服务。推进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农机维修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规范维修行为。

五、主要任务

1、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农机行业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鼓励省内具有经济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实施跨国、跨省、跨行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牵引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家产值过100亿元的国际化大型农机企业,4家产值过20亿元到50亿元的大型农机企业,培育20家产值在10-20亿元之间的中型农机企业,促进农机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湖南农机工业总体规模。

2、产业集聚引导工程。一是以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平台,大力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力争2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农业工程机械产业园;二是承接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落户我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农机制造企业集团;三是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实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主机与配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吸引发动机、传动、电控、液压等核心配套企业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四是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关联密切的产业链项目,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湘潭九华农业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园;长沙农用工程机械、轻型农用飞机和农用运输机械产业区;益阳小型农用动力机械、水田耕作机械和水稻收割机械产业区;娄底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产业区;岳阳水稻收割机、插秧机、履带式旋耕机产业区;衡阳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多用农田作业机、运输型拖拉机产业区,以及全省各地其他特色农机制造产业集聚区。

3、重点项目推进工程。立足全球视野,高端引领。引进开发新一代水稻育插秧机械,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研制推广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推广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提高灌排设备装备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畜禽水产自动化饲喂装备,提高规模养殖机械水平;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的农用工程机械和运输机械,提高产品技术档次;研究开发田间信息采集、作业机械智能监控和变量作业先进技术与装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发展高灵活性、个性化、数字化的精准农业。

4、流通平台建设工程。将农机流通体系纳入城乡市场体系规划,制定和完善的农机流通市场管理制度。重点建设中国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国际展示交易中心、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湘南农机机电大市场、湘北农机机电大市场、湘西农机机电大市场五个区域中心农机专业市场。完善湖南农机化信息网和湖南农机鉴定推广与质量信息网的建设,构建农机电子交易信息平台。

5、作业服务促进工程。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加快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每个农业大县重点抓好10个以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全省抓好1000家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建设。

6、运营保障强化工程。充分发挥农机部门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加强农机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功能齐全、保障有力、高效及时的农机运营服务体系。每个农业县市区建设1-2个农机运营保障中心,开展农机配件供应、农机修理、农机培训、农机信息、技术咨询等运营保障服务。

7、创新体系构建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等院校为依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建设湖南省农业机械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农机产业创新中心,创建50个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扶持10个以上具备条件和能力的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支持1-2个国际化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水田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机械质检中心、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的试验检测能力;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各类科技项目的投入,让优势科研团队及成员获得长期、稳定和持续支持;大力支持农机工业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关键部件及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建立健全农机化标准体系。

8、品牌战略实施工程。加强农机制造企业准入管理,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机产品工业设计、制造工艺革新、生产现场管理、企业质量管理,全力打造“湘农机”品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广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先进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机电液一体化、智能控制、仿生、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发展多缸柴油机、变速箱、驱动桥、橡胶履带等农机关键零部件,鼓励建立先进铸造、表面处理、零部件热处理、机械精加工、再制造等配套协作服务中心、零部件外协加工中心,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和高端农机产品,推动农机生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抓质量、创品牌,提高我省农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省外市场拓展工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巩固一片、抢占一片、开拓一片”的指导思想,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巩固东南亚、中亚市场,抢占非洲、南美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完善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国际展示中心和各区域农机专业市场,搭建农机产品出口服务平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农机生产和流通企业出国投资、参展、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提供服务保障,统筹对外农业援助、援建、合作项目,建立东南亚、非洲、中亚、南美四个农机销售代理处,逐步完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跟进售后服务,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10、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机制,通过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加盟湖南农机产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农机技术培训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培养企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和技工队伍,外向型农机经营和服务人才。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开展农机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农机服务专业实用人才

六、保障措施

1、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与分工。全省各级经(工)信委(局)和农业机械管理局根据部门职能认真做好农机产业相关行业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指导作用,共同推进我省农机产业加快发展。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研究解决我省农机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联合工作机制的框架内,加强部门协调,注重工作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我省农机产业加快发展。

2、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措施。在稳定实施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争取出台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鼓励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机化公益性项目科技立项与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地方、部门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农机产业加快发展。

3、加强农机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农机科研教学,强化农机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相应的科研教学设施,加强农机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多学科、多领域协作攻关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与创新,注重农机产品研发与工业设计,特别要围绕农机化发展中的重大科研问题,加强农机农艺专家的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集成和融合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研究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科研、教育、企业和推广等多部门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作长效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

4、拓宽农机企业信贷与融资渠道。促进民间资本与金融资本对农机产业的支持,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加强农机制造、农机流通、农机维修、农机研发、农机专业化服务企业单位与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机企业、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的合理信贷需求。推动农机制造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中小农机企业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

5、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我省农机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做好我省农机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提升工作,强化农机产品制造标准化管理;加强农机产品试验检测条件建设,严格农机产品的型式试验和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督检测,不断提高湖南农机产品的质量水平。

6、加强农田和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生产模式,按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要求,配备适量农业机械。引导县乡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全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区(场),整合涉农项目资源,大力扶持以机耕道、机库棚为重点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7、搭建服务平台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快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机企业提供开放、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支持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意见;为农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人才培训、资源整合等服务;搞好行业自律,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发挥专业组织咨询参谋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